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燈塔探祕 景致照亮旅人的眼

燈塔探祕 景致照亮旅人的眼

轉載至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74791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燈塔是指引船隻安全航行的設施,台灣四面環海,目前包括澎湖等離島,共有三十五座西式燈塔,其中十座燈塔對外開放,民眾除了可欣賞周邊的景致與生態、環境,還能了解燈塔的歷史、建築等特色,來一趟與眾不同的知性之旅。

台灣及離島現存的燈塔,幾乎都在清朝或日據時代興建,而始建燈塔的主因,則是一八四二年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南京條約,開放五個港口通商,船運往來頻繁,發生不少船難事件,為了提升船隻航行安全,各國要求清廷須興建燈塔,也因此,百餘年來都是由海關負責燈塔興建與管理,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例;一直到二○一三年,始移交交通部航港局管理。

航港局說,過去燈塔除了引航功能,也肩負軍事甚至氣象的監測任務,因此被列為禁區,但隨著社會局勢轉變,加上燈塔大都設立於孤立島嶼、海岸岬角等處,獨特景觀及豐富的歷史、人文與生態特色,深具觀光潛力,航港局便在去年和今年開放了綠島、白沙岬、芳苑和高美四座燈塔,加上移交前已開放的高雄、鵝鑾鼻、三貂角、漁翁島以及東引、東莒,目前共有十座燈塔開放參觀。

這十座燈塔如下:

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西嶼漁翁島西南端,一七七六年初設石塔式小祠廟,一七七八年於原址重建七層的花崗石塔,一八七四年石塔拆除改建洋樓,另於左側新建目前形式的鐵造新塔。是台灣最早設立的燈塔,現庭院內仍留有「西嶼塔燈埤」,誌記重修事宜,為國定古蹟。

三貂角燈塔:坐落在新北市貢寮區,是本島地理位置最東的燈塔,於一九三五年落成,也是最早開放參觀的燈塔。

鵝鑾鼻燈塔:是台灣本島最南的燈塔,也是清朝在本島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於一八八三年落成開燈;圍牆設有槍眼,房舍外築有丈餘深的壕溝,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鵝鑾鼻燈塔的光力高達一百八十萬支燭光,為亞洲之冠,有「東亞之光」的美譽,列為歷史建築。

高雄燈塔:一八八三年興建為方形白形磚塔,於一九一八年日本人為配合高雄港擴建,改建為本島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燈塔,為市定古蹟。

東引島燈塔:我國最北的燈塔,一九○二年創建。築於四十五度角、陡峭突出的岩壁上,白色圓柱形磚造,塔頂為黑色半圓穹窿,上加筒形小燈籠頂,相當具有特色。為縣定古蹟。

東莒島燈塔:舊名東犬山燈塔,建於一八七二年,是現存第一座以花崗岩興建的西式燈塔。為國定古蹟。

綠島燈塔:一九三八年,美籍胡佛總統號郵輪於綠島附近海域觸礁擱淺,船上旅客、船員為綠島居民所救,美國為表示感謝,於翌年捐建,列為歷史建築。

白沙岬燈塔:一八九八年為日人所建,原為僅次於澎湖目斗嶼的第二高燈塔,但二戰期間遭一架墜落飛機撞毀上半截燈具,光復後重修,高度已不復已往。為縣定古蹟。

芳苑燈塔:一九八四年完工啟用,為台灣最「年輕」的燈塔。塔身因沿海多霧漆成黑白相間垂直條紋造型。由於附近地層超抽,造成塔身從基址起算的高度低於海平面,而燈高則是從海平面起算,使得芳苑燈塔成為唯一塔身高過燈高的燈塔。

高美燈塔:建於一九六七年,八角形鋼筋混凝土構造,是台灣地區唯一將塔身漆成紅白相間平行條紋的燈塔。一九八二年台中港燈塔建成後,高美燈塔即予停用,並將燈器拆裝至台中港燈塔,形成現今僅有塔身的「斷頭」燈塔景象。


海線景點多一處 高美燈塔重新開放


轉載至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927004449-260401

坐落於高美濕地旁,已廢棄的高美燈塔,重新翻修為觀光景點,成為全臺第10座開放參觀的燈塔,今日臺中市政府與交通部航港局在高美燈塔園區舉辦「高美燈塔臺中GO美」燈塔重啟活動,向全國民眾宣佈園區免費開放。
交通部航港局長祈文中指出,民國56年建造的高美燈塔,座落於高美濕地旁,周邊生態與景觀豐富,是國內唯一紅白橫紋相間顏色的燈塔。可遠眺臺中港風力發電機組、高美海濱,欣賞自然濕地之美,與高美濕地連成一體,讓遊客多一處遊憩景點,更加活絡在地觀光。
今天的啟動活動,由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交通部航港局長祈文中、交通部航港局主任秘書許國慶、市府觀光旅遊局副局長陳育正及清水區長顏秋月等人,一同按下啟動儀式,宣告燈塔正式開放民眾參觀,讓本市海線觀光資源增添一處亮點。
祈局長說,為了讓民眾瞭解臺灣燈塔之美,航港局於園區規劃燈塔圖片展示區,展出燈塔源起、臺灣燈塔歷史、燈塔啟用年代表、燈塔位置圖及臺灣35座燈塔圖片。來訪民眾可悠閒漫步欣賞臺灣燈塔之美,並增進對燈塔相關知識的瞭解。
副市長蔡炳坤表示,藍帶海線地區是臺中市重要的觀光資源,每一區皆蘊藏多元的人文生態及觀光元素。近日開放的鰲峰山觀景平臺、高美濕地木棧道設施,更是清水區的新亮點,遊客可在此觀賞夕陽及海濱景色,親近濕地自然生態,感受與環境共存共容的生態旅遊方式。

慢步福爾摩沙—新屋觀音海岸


轉載至 http://www.peopo.org/news/257391

新屋綠色隧道自行車道,沿著海岸線北上,途經新屋、觀音、大園、蘆竹,接大園內海景觀自行車道,再往北接新北市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南下則沿坡頭漁港、新豐紅樹林、鳳坑漁港,走新竹新豐鄉自行車道。
由於受黃蜂的裙擺影響,海邊的風浪甚大,若是風小些,坐在海邊石椅應是很悠然的感覺。新屋綠色隧道自行車道部分路段假日會管制汽車進入,若有時間,您可踩著腳踏車穿梭綠色隧道,沿著海岸,往南騎到福興宮。
開車往北,到永安漁港,台灣的觀光漁港幾乎大同小異,有新鮮魚貨區、乾貨區與熟食區,為了促進產業發展,您可以視需要選擇魚貨或大快朵頤一餐,永安漁港最大的優點是有長長的堤防與步道,可以觀浪賞潮,鄰近的北岸濱海公園與藻礁保護區也可以走訪。
繼續北上,來到今天的主目標白沙岬燈塔,2002年桃園縣公告為縣定古蹟。本燈塔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白沙岬,完成於1899年,雙層磚石耐震所建造的燈塔高27.7公尺、燈高36.6公尺,原為台灣本島最西邊的燈塔(目前最西端的燈塔為台中港燈塔),百年歷史的雪白燈塔矗立在觀音鄉之海岸,日治時期即為台灣著名之勝景,除了是重要的航運交通設施外,早年更具有軍事哨戒及氣象測候的功能。周邊有防空洞、百棟平台、北區觀景臺、鐘塔廣場、人行拱橋、燈塔廣場、燈塔小廣場、幸福草坪休憩區、軍事碉堡、日晷儀等,其中的入口、防空洞、百棟平台、北區觀景臺、鐘塔廣場、燈塔小廣場、幸福草坪休憩區等是拍照的好點,燈塔廣場的依照實際造型製作的模型,頗具特色,不知您拜訪過幾座呢?旁邊的濱海遊憩公園,矗立在海邊偌大觀世音菩薩雕像,似乎正抬著手保佑這片大地;風大浪大的海邊,有一批遊客正在玩最新滑翔傘風浪板,可惜只能遠觀。
回程,拜訪擁有百餘年歷史,創立於1860年的甘泉寺,據聞廟宇主殿主祀的石觀音佛祖,為當時民眾於河中撿拾一尊貌似觀音大士的石頭,隨後建草庵供奉;1887年時,有信眾表示神明指示在當初發現石觀音處的泉水可治百病,於是將寺廟改為「甘泉寺」,並且將湧泉處稱為「觀音泉」。甘泉井位在廟宇左側的公園內,泉水清澈甘甜,有許多信眾專程前來求泉水,求泉水者必須向觀音佛祖執筊得允杯才能取得泉水;而廟前的米台目與蘿蔔糕、公園巷口的花生糖別有滋味。
其實新屋觀音附近,還有許多埤塘、連花園區與古宅可以賞玩,或許等到蓮花開時,再來拜訪吧!
小貼示:台灣共有35座燈塔,其中本島有19座,金門、馬祖及離島有16座。燈塔主要有兩個高度標準,由燈塔塔基的岩盤至塔身頂端燈器圓罩上方的風向標或方向標的高度,稱為燈塔高度或簡稱「塔高」;由海水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的高度稱為燈器高度或簡稱「燈高」。就台灣本島而言,最東端的燈塔是三貂角燈塔,最西端的燈塔是國聖港燈塔,最南端的燈塔是鵝鑾鼻燈塔,最北端的燈塔是富貴角燈塔;若包含離島而言,最東端的燈塔是釣魚台燈塔,最西端的燈塔是七美嶼燈塔,最北端的燈塔是東引島燈塔;塔高最高的燈塔:62.6公尺的台中港燈塔,海拔最高的燈塔:燈高216.5公尺的蘭嶼燈塔,光程最遠的燈塔:27.2浬的鵝鑾鼻燈塔,唯一不靠海岸的燈塔是日月潭燈塔,最老的燈塔:1778年啟用的漁翁島燈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